我觉得这个话题其实特别好,因为可以从两个视角帮助你在职场上提升认知:
第一个,你可以看看现在的领导到底靠不靠谱,也欢迎在评论区互动。
第二个,为自己未来当领导做准备——我应该怎样培养自己?
这个问题一体两面:不要总是去识人,更要注重自我提升。即使领导不靠谱,你也得让自己变得靠谱。
那么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力?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:
第一个维度:对人的理解
大家记住,具体在一线永远是在做事,而领导的本质是管人。这个认知不到,就几乎不明白什么叫领导,以及领导该干嘛。
很多刚提拔的中层领导还在亲手做事,这其实很麻烦。因为时间、精力和关注点都在做事上,必然会对人的理解疏忽。
所以你需要重新调整时间精力分配,更多关注人而非事。通过关注人来解决问题,这是管理的本质。
领导力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人的理解,而不是对事的理解。这件事很关键。
如何衡量对人的理解?
情商能力
人不是机器人,有感情和感受。当情绪不好时,说什么都没用。别人无法理解你、与你共情,你就不愿意行动。
做领导必须修炼情商能力。推荐《关键对话》,这本书的核心是教你如何了解别人的情绪(沮丧、愤怒、迷茫、焦虑)。只要确认对方情绪,80%的情绪就能被缓解。
情绪的本质是“我不被理解”,当被理解时情绪自然消散。领导需提升情商,员工也需主动化解情绪问题。
沟通能力
想当领导必须训练表达能力,包括公众演讲和一对一沟通。推荐《超级沟通者》,书中将对话分为务实、情感、社交三类,强调匹配对话类型才能达成共识。
对话无法持续的原因通常是类型匹配错误。例如,对方在谈感受,你却讲务实的解决方案,对话就会中断。
沟通的关键是识别并匹配对话类型。这本书教的就是这样的策略,我特别推荐大家去看。
记住,做领导要理解“人”这个字,不要把人当工具或机器。他们有情绪,你要与他们对话,这一点很关键。
第二个维度:对事的概念理解
领导不需要知道具体的事,而是要关注对概念的理解。
领导天天做具体的事会导致内心失衡,员工也会有压力。领导的任务是关注事,但要具体化在“概念理解”上。
你需要具备抽象思维能力,将具体事务提炼为概念和模型。
如何锻炼概念能力?
写周报:不仅是记录做了什么,而是对一周发生的事情进行抽象和总结,形成系统模型。
多做分享:例如分析成功案例,提炼出可复制的三要素并推广。
读书学习:领导不读书会变得短视。通过阅读提升概念能力,可组织内部读书会,既锻炼思维也关心员工成长。
每周拿出时间读书分享,让团队感受到被关注的温度。
第三个维度:对决策的把握
领导力的核心是决策能力。
很多领导不决策,导致下属干活很累。最终下属会摆烂,团队也会出问题。
优秀的领导敢于决策,而不是回避风险。
决策的关键是两件事:
机会识别:敢于尝试不确定性机会,通过小成本测试降低风险。例如用1万元测试广告策略,而非直接投入百万。
风险对冲:不规避风险,而是制定应对方案。例如市场投放失败时,预留资源进行二次尝试。
好领导通过小步试错逐步推进,用策略对冲风险。
总结:领导力的三大核心能力——
对人的理解(情商+沟通)
对事的概念化能力(抽象思维+模型构建)
决策能力(把握机会+风险对冲)
即使现有领导缺乏领导力,你仍可通过学习这些能力为未来职场发展铺路。
掌握这些方法,你的职场道路将更加顺畅。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