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藏风
所有的厄运都是人自己造成的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人性缺乏了解。很多人锋芒太盛,霸气外露,这往往是厄运加剧的关键原因。要避免厄运缠身,首先要做到不炫耀才华,低调做事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位高权重的人会寻求贤达之才的帮助,但一旦事情大功告成,就可能忘恩负义;地位低下的人渴望富贵,可一旦成功成名,又可能变得骄横无理。这些都是招致灾祸的行为。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我约束,做事不警觉,那么无论是上级还是下属,都难以容忍他。
真正仁德的人不会追求虚名,因为仁德的本质才是最宝贵的;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贪恋权力和地位,因为他们明白好事不可能被一个人独占,有舍才有得;真正勇敢的人不会争强好胜,因为那是莽撞之举,他们反而会更加内敛。
其实每个人在这个世道都活得很艰难,很不容易,所以真的没必要到处去炫耀,到处去说。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往往很多坏事就是这么被说出来的。
第二章:隐智
善于用智慧去解决别人的问题,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会大吉大利。但如果一个人总是玩弄小聪明,心机太重,那么总有一天会遭到厄运的反噬。所以,智慧的运用非常讲究。如果你能大智若愚,大象无形,大音希声,让别人根本感觉不到你的智慧存在,那才是无敌的。相反,那些自以为很聪明,半瓶水晃荡的人,往往会一事无成。
用智不为己,善于为别人考虑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。那些总是动脑筋占小便宜,一点亏都不肯吃的人,和奸猾的小人没什么区别。其实更多的时候,有没有智慧并不重要,关键是有没有忠义和德行,这些品质更为关键。
在用人时,首先要看的是忠诚,其次才是能力。作为下属,忠厚老实是最重要的品质。拳术练多了容易走偏,变得花哨而不实用。
与人交往要懂得人心人性,否则什么时候与人结仇了都不知道,自然会招致厄运。那些本来就不聪明的人,还成天装聪明,在外人看来就是很蠢;而那些真正聪明的人,总是表现得很聪明,也别以为这是好事,容易招人嫉恨。
第三章:戒欲
欲望太大,会让人膨胀得失去了根基,那怎么能站得稳呢?如果一个人能够心胸宽广,通透豁达,就能减少很多愤恨和麻烦。遇到再喜欢的东西,也要学会克制,不能强求,否则就会招来灾祸。
君子通过修身养性来避免灾祸,而小人做事从不考虑后果,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一意孤行,所以必将前路艰难。有时候,一个念头的转变,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距离。
对待贪官污吏,必须用严厉的方法惩治,以儆效尤;对待淫欲坏事,要大张旗鼓地处罚,杀鸡儆猴;对待恶行暴徒,处置要果断彻底,绝不能心慈手软,这样才能立竿见影。
控制自己的欲望,要靠修养心性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,才能时刻保持警觉和自省。能够通过修养真正觉悟的人,处事会很通达;而那些沉迷于私欲的人,往往会陷入深渊,迷失自我。
第四章:省身
有自知之明的人,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所以很少会陷入困境。识时务的人,深知为人处世的方法,所以遇事不强求,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窘境。
人与人之间看待事物、为人处世都有差别,所以命运也会各不相同。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,但让人悲伤的情感是相通的。如果对待别人能像对待自己一样认真和坦诚,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?
再聪明的人也没办法把一件事完全看透,事态的发展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。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,谨慎检验,不断尝试,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。
人的心思是最难揣测的,经常会变化,所以与人打交道一定要小心谨慎。道德低劣的人不能接近,做事不守规矩、不按礼法的人是无法长期共事的。
时刻反省自己,就能随时纠正行为,去除邪念,遵循正道。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,都能心定而久安。能够时刻保持乐观的人,心灵安详,处事不惊,做什么事都能大吉大利。
第五章:求实
追求长远目标的人是务实的,而追求短期利益、喜欢投机取巧的人则是务虚的。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东西,都在追求、追捧的,一定要谨慎对待。但如果真的是自己喜欢的、认为至善的,而不是盲目跟风的,那还是可以坚持下去。
不要被书本知识束缚,世间万物,除了书本的表象和内在,还有实践和行动。要知行合一,避免纸上谈兵。不要追求所谓的完美,因为边际效益是递减的,实际的成效比完美的呈现更重要。
没有人是天生卑贱的,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。真正的大智慧不是尔虞我诈,而是顺应天理。耍小聪明的人为了蝇头小利,往往会丢掉道德底线。
男人不要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而忧虑,真正应该忧虑的是不学习、不研究、不与时俱进。很多人忙碌却收获不多,并不是因为不够实在,而是因为受到边际条件的限制,需要寻求突破的方法。
如果你能轻松获得很多成果,那一定是做了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,这才是真正的务实。
第六章:慎言
一定要记住祸从口出。招致灾祸的不仅是坏话,好话在不恰当的时候说,同样会带来麻烦。话语是否会惹祸,不在于话本身,而在于听的人如何理解。
君子说话耿直,不说假话,听起来可能让人不舒服;小人说话动听,但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。很多人喜欢听甜言蜜语,但听多了会蒙蔽自己的内心。
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,就能判断他的志向和行事准则。地位高的人应该谦逊,不能狂妄,否则容易招致灾祸;地位不高的人应该恭敬有礼,不能语言放纵,否则会显得轻浮。
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,那么再动听的话也不要去听。不要到处打探别人的秘密,不知道就不会说,也就不会招惹祸事。很多秘密,即使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,也不应该轻易说出,否则既害人又害己。
第七章:结情
内心充实的人不会被情绪左右,情绪稳定是品德端正的基本要求。纵容亲近的人会显出私心,引发他人的不满,纵容关系好的朋友也是极其愚蠢的做法。
同情心过度泛滥会显得幼稚,反而失去了忠厚的本意。上天愤怒会降下灾难,人世愤怒会带来祸患。君子要记住,不能成天悲天悯人;身份低微的人也要记住,不要总是怨天尤人。
如果感情不能割舍,就会影响自己的发展。领导者用人不能凭喜好只看外表,品德才是考察的重点。通过献媚获得的信任不会长久,真正的信任源于忠义、诚信和长久的和谐关系。
第八章:向善
一个人总是大吉大利,必有其原因;幸福安康也都有源头。上天保佑的是善良的人,因为他们才是真正领悟天道的人。
一个人天天说好听的话,说话也很得体,但不一定是善人,还得看他的行为。一个人言语粗俗,满嘴脏话,也不一定是坏人,这只能反映他的内心和品行。不要因为别人的的地位高就轻易相信他,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。
遇到难堪的事有怨言很正常,但不能因此耽误正事。小人也会对你表现出善意,想和你交朋友,但往往是为了利益。当然,利益是可以追求的,但必须遵守道德底线。
邪恶的人可能会迷惑那些内心不纯净的人,但心向光明的人有大智慧,不会被轻易迷惑。善良在于真诚,这是发自内心的,不在于形式和方法。
这就是《解恶学》全文八章的全部内容。人这一生,陷入困境是常态。但只要遵守世界的规则,看透人心的弱点,遵循道法和天理,就能找到解除厄运的良药。很多时候,人们只知道趋利避害,却不懂得利与害的真正含义,所以只能逃避,而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。
晏殊这个人确实厉害,他入仕后一路平步青云,位极人臣,却从未有过什么流言蜚语。读他的《解恶学》,才稍微触碰到一些本质的道理。
今天分享出来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,这也许就是你我的机缘吧。
0